商会推荐的中非医药合作项目入选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

作为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重要亮点之一的《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于2019年6月26日对外发布。该书以中英法三种语言集结出版,精选了101个优质案例方案,涉及农业、工业制造、商业贸易、基础设施、园区合作、能源矿业、融资合作、综合及其他共八个类别。入选案例方案将作为世界各国与中国进行经贸合作的案例范本、实操指南。

  受商务部委托,我会推荐的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马里制药企业案例、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的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案例成功入选方案集工业制药类案例。为方便参阅,现将案例相关内容转登如下:

马里制药企业案例

  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福非洲药业”)由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人福医药集团”)和中非发展基金共同投资建设,距离马里首都巴马科40公里,占地面积7.8公顷,2015年初正式投产运营,完全按照中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设,成功获得生产许可证,是目前西非地区技术标准最高的制药企业,为西非制药行业树立了标杆,并受邀加入西非制药企业联盟,成为其理事成员。目前,人福非洲药业的业务覆盖西非7个法语区国家,通过参加政府招标的方式,进入了药品主流市场。

  一、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马里面临着疾病肆虐和缺医少药的双重困境,特别是疟疾、霍乱等疾病反复折磨着马里民众,很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药救治。然而,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医药行业本身技术门槛较高等现实原因,马里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医药工业,市场上流通的药品全部依赖进口,每年耗费了国家大量外汇资源。

  人福医药集团是中国湖北省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中国医药企业30强,在非洲建立了多家药厂,药品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医药企业走出国门的先行者。

  二、技术工艺

  1. 厂房:厂房按中国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设计,由中国专业公司建造。

  2. 生产线:兴建有口服液体制剂、大容量注射剂和固体制剂3条生产线。

  3. 生产设备:配有完备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和与之配套的检验、仓储、办公设施,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生产和质量管理。

  4. 产品:产品现有口服糖浆剂、口服混悬液、大容量注射剂3种剂型,40余个品规,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已有40多个品规获得生产批文。

  5. 产能:公司设计产能较大,年产3000万瓶口服液体制剂、4000万瓶大容量注射剂及4亿粒片剂和胶囊,可满足马里及周边国家需求。

  三、投融资模式

  人福非洲药业由中非发展基金与人福医药集团共同出资建立,总投资额近0.37亿美元,由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负责运营。

  四、运营管理

  1. 选聘优秀人才。选聘在马里工作、生活多年,熟知当地文化的人担任高层领导,负责公司运营管理;从人福医药集团旗下各经营公司抽调拥有丰富经验的中方人员担任公司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人员。

  2. 员工本土化。公司生产实现本土化,拥有能满足单班生产需要的本土员工100多人。经过近4年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本土员工能够独立、熟练、相对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3. 完善管理体系。人福非洲药业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国情的和企业现阶段发展需要的内部运营管理体系、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并且继续坚持通过对本土培训、提升等方式来优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本土化管理。

  4. 校企共建。2018年11月30日,人福非洲药业与马里勒希卡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人福非洲药业正式成为勒希卡学院的毕业生实习基地。根据协议,该学院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人福非洲药业实习。

  5. 采购本地化。与当地纸箱厂建立合作,从当地采购包材。同时,积极探索与西非周边国家开展更多的采购合作。

  五、项目效益

  1. 人福非洲药业实现了药品本地化生产,可有效解决当地药品短缺问题,并带动药品价格下降30%,加快了当地医药工业化进程。

  2. 公司大量使用属地员工,本土化率达到90%以上,为当地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

  3. 通过企业与学院人才共建,不仅提高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加了马里青年人学深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当地医药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4. 通过本地化采购,降低了成本,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六、复制推广前景

  依托人福医药集团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力量,以人福非洲药业的成功模式为样本,人福医药集团在埃塞俄比亚又投资兴建了一家现代化制药企业,生产片剂、糖浆、水针等多种剂型。人福埃塞药业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正式投产,造福当地百姓。

  人福非洲药业的合作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中国医药企业到非洲投资,推动本土化生产药品,不仅可以发展东道国的医药工业,降低药价,解决缺医少药、医药产业薄弱、药品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还可以带动东道国其他产业发展,培养产业化人才。

(报送单位:人福非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案例

  1998年,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的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Shanghai-Sudan Pharmaceutical Co.,Ltd.,以下简称

“SSPC”)成立。公司由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与苏丹国家药品采购中心(National Medicine Supplies Fund,以下简称“NMSF”)共同投资建立,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药企业。SSPC是苏丹首批通过GMP认证和第一家本土化生产抗疟药的制药企业。

  一、案例背景

  苏丹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20世纪90年代,苏丹有人口2600多万,近80%的人口处于低收入生活水平。该地区疟疾等常见病多,然而苏丹制药行业水平不高,药品大多来自欧洲市场。国内常用的240余种基本药品大部分依赖进口,年销售量为4000多万美元。基于人口增长和医疗福利的提高,政府此项开支每年以110%的速度递增,要花费大量外汇。

  SSPC合资方苏丹国家药品采购中心是隶属于苏丹卫生部的国家企业。上药控股有公司是一家以药品分销为核心的中国全国性现代医药供应链服务企业,直属于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司。双方在各自国家的医药分销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储备。

  二、项目特色

  1. 抗疟药迭代更新。SSPC生产的抗疟产品已经进入第四代。

  2. 优化产品结构。SSPC的产品覆盖抗疟疾类、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神经系统类等,拥有50多个产品的本地药品生产许可证及代理进口药品注册证,产品类型涵盖注射剂及片剂、胶囊、颗粒剂等固体口服制剂。

  三、投融资模式

  上海市医药-苏丹制药有限公司是由上药控股有限公司和苏丹国家药品采购中心合资兴建,双方共投资350万美金,其中,中方投资192.5万美元,控股55%;苏丹方投资157.5万美元,控股45%。

  四、运营管理

  1. 实现员工属地化。SSPC只有8名中国员工,负责企业管理,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技术研发。市场销售、质量管理、产品加工等都由苏丹方人员承担。目前,公司有141名苏丹员工,均为本地招募。

  2. 打造企业文化。中苏两国员工经常在一起学习、研讨,苏丹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逐步加强,开始接受中国文化,主动参与企业建设,在职5至15年的员工比例接近80%

  3.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SSPC和苏丹卫生部及药监局开展合作,每年为逾300人次的苏丹药学专业人才提供学习机会,已成为药品管理部门、大学、工厂、药店的人才培养基地。

  4. 建设营销网络。建厂之初,采用“中方分装,苏方包销”的合作模式,订单量仅为SSPC年产能的三分之一。2006年,公司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逐步将自营的销售网络覆盖了苏丹全境。未来,SSPC将进一步辐射周边国家,有针对性地实现产品在苏丹周边国家的市场注册,实现SSPC对周边国家药品市场的出口销售。

  5. 承担社会责任。SSPC与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当地教会、公益组织等合作,定向提供免费药品,为苏丹的贫困患者救治贡献力量。

  五、项目效益

  SSPC实现了苏丹抗疟药品的本土化生产,目前其生产几乎与中国药品市场同步,拥有复方蒿甲醚片、铝碳酸镁片、盐酸乙哌立松片、阿卡波糖片等大量新产品,极大地促进了苏丹制药产业的发展。

  目前,SSPC的产品覆盖苏丹16个州,4000多家客户,包括医院,诊所、医疗机构,让苏丹人民能用上国际最新的治疗药品,降低了同类产品的用药成本,为苏丹政府和人民减轻了经济压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六、复制推广前景

  制药企业的建设,可推动非洲制药行业的发展,从而改变非洲许多国家药品匮乏的现状; 老百姓可用到性价比更高的本地化生产的药品,进而节约进口高价值药品所需支付的外汇,甚至实现出口创汇,这对外汇紧张的国家来讲是必要的且受欢迎的。

  药品对消费者来说是必需品。在非洲投资制药企业项目,只要当地政局稳定,且将企业建设和管理融入当地风俗文化中,这样的项目就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报送单位:上药控股有限公司)

 

以上项目案例介绍摘录自《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如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内容,可联系我会对外合作部,联系人:张小会,010-5803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