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医药外贸形势分析

2014年,全球经济走势出现分化,欧美经济形势普遍好转,而新兴经济体大多表现不佳。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削弱我医药产品竞争力,加之国际监管环境进一步趋严,我国医药外贸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但是随着我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医药外贸机遇大于挑战。

医药外贸形势总览

今年一季度,医药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较去年进一步放缓。进出口额达220.81亿美元,同比增长8.38%。其中,出口124.31亿美元,增长3.77%,进口96.50亿美元,增长14.96%,对外贸易顺差27.81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20%。
一季度,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两旺,进出口总额10.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7%。作为中药类产品出口主力的植物提取物和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增长幅度近20%。
 

我国大宗原料药出口依然不振,今年一季度,大宗原料药出口额20.7亿美元,同比下降1.97%。自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大宗原料药单季度出口额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且幅度不断拉大,2013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9.52%,为历史最大降幅。虽然今年一季度大宗原料药出口下滑速度有所减缓,但企业通过牺牲出口价格换来的出口量回升能否持久还是个未知数。
 

我国医疗器械出口进入稳步成长期,增长幅度回归理性。今年一季度,医疗器械类出口额42.41亿美元,增幅3.07%,进口额33.62亿美元,增幅9.63%,发达市场与新兴市场齐头并进。总体来看,低附加值的医用敷料产品出口依旧旺盛,一次性耗材类产品出口首次出现下滑,出口额同比下降11.23%。高附加值的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趋于稳定,虽然仍以外资企业出口为主,但内资企业份额在逐年上升。医疗器械进口方面,国内需求仍然高涨,进口依然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但相比去年要温和许多。

内外双重压力促转型升级

我国一直被公认为是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从未被冠以出口强国的称号。我国西药类出口企业约一万余家,但西药出口金额不到300亿美元。大而不强的中国制药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
近年来,我国低成本劳动力的既有优势已然丧失,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印度、巴西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进一步降低我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部分国际订单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盟、印度等国家或地区转移。靠低价竞争吃饭的中国原料药出口企业难以继续维持现状,迫使企业谋求转型升级之路。
 

另一方面,国内的监管制度也日趋严格,加速行业洗牌,推动了医药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近年来,不少药企产能扩张,将生产线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西部地区,提高了当地GDP,增加了就业岗位,海关数据亦显示出西部地区医药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环保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问题。今年全国大范围雾霾盛行,可以预见今年政策将加大对于企业排污的监查及整治力度。加之医药行业是高污染行业,原料药企业排污更甚,有消息称,河北、河南等地原料药企业已经被限制生产,环保问题将成为今年药企的“紧箍咒”。
 

2013年无菌制剂企业的新版GMP认证工作迫使接近四成的无菌制剂企业停产,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落后生产力。